学术写作的总纲领是:想好在这篇待写文章的各个粒度上要表达什么,并且在写完后确定它表达的是所预想的含义。
- 想好整篇文章的大框架是什么,每一章,再到每一段,最后具体到每一句要表达什么意思。
- 同时要注意各个颗粒度上的耦合性,小颗粒度在大颗粒度之中承担的是什么功能,各个颗粒度之间有没有呼应。
- 由于语言、中文思维和写作技巧上的问题,很多时候我们的所写,在别人读来不一定是我们所想的意思。
- 大量的阅读,不囿于自己的局限思维是基础。
论文整体问题
- 可以模仿好的文章的风格,它的逻辑呈现方法、语句写法、图片绘制技巧、结果呈现方法等。
- 减少从中文的角度出发“制造”一些专有名词或者短语,词语搭配要去谷歌学术上搜索,优先采用常见的搭配。
- 注意Journal/Magazine/Letter/Transaction等不同期刊论文的风格写法。
- 要多读文章,多写材料。先锻炼把控短篇会议论文的能力,再锻炼能把控长篇期刊论文整体架构的能力。
- 论文写作和阅读也是一个“心力”问题,在提升自己语言技巧的基础上也要磨练自己的科研“心力”,要有耐心,能看地进去,写地下去。
题目
- 题目以简洁干练为佳,最好不超过2行,至多不超过3行;可以通过有意义的缩写、“别名”让题目更有特色、易读。
- 题目应该映射出两个方面,即工作内容与特色(优点),包括一些修饰的形容词以及划定研究/应用范围的词语。
Abstract
- 不宜太长,无需是Introduction的简要复述,围绕文章的特色来讲,包括一句背景和目前面临的挑战。
- 一般在in this paper之后,用漂亮的语句突出特色地描述方法是什么,然后需要简要说如何令人信服地验证。
- 要**有数字性质的完成指标!**准确度/速度提升/复杂度降低......
Introduction
- 题目、abstract和Intro是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,需要反复的修饰语言和逻辑。
- Intro描述了我们文章的“故事”,在xx背景下,一直存在/涌现了xx复杂的挑战,现有方法仍无法妥善解决其xx的方面,(交叉应用)新兴的xx技术具有xx特点,有望应用于此。本文提出了xx方法,其原理为xx,我们在xx仿真/实验上进行xx验证,实现了xx提升(一般在Intro不放太多数值结果,而放在Conclusion)。最后一句是高屋建瓴的指出本工作的意义。
- 参考文献要根据我们文章的内容,叙述其采用了xx方法怎样解决了xx问题,尚有xx不足。
- 对参考文献可以分组叙述,无需针对每个参考文献都提出其不足,言辞不宜激烈,不足要针对我们方法的改进来提。如果我们指出了xx文献的不足,而此不足我们方法也无法解决,则逻辑不合理。
- 反复修饰思路逻辑,有没有体现出待解决问题的重要性?传统方法为什么不能解决,有哪些不足?我们的方法是否合适,有哪些优势?
- 避免使用novel/outstanding/best等非常具有夸耀性质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工作。
Principle/Method
- 文中前前后后对一件事/方法/东西的描述要一致,保持用词完全一致,符号表示完全一致。
- word中行公式推荐用mathtype;在内容中数学符号或公式优先直接使用打字输入,注意插入符号后字体、行间距等的一致、美观。
- 仅需介绍与本论文紧密相关的原理,简单基础的原理无需赘述。
Result
- **注意区分simulation和experiment!**experiment特指必须有实际的器件,在实体实验室中操作获得的数据。
- 结果图要自己分析其合理性,从审稿人的角度出发考虑,在内容中对结果进行讨论,如果有违反直觉的结果呈现要在内容中解释。
- 结果误差的计算方法要明确,是绝对值误差,还是MSE,还是其他。
- Experiments实验图要和一般仿真画出区分,如为多跨段链路需要每一跨都画出来,不采用×N之类的简化方式。
图片
- 论文可视化图片的呈现是重中之重,要注意整体的配色,图中字体要整体一致,字号不宜过小,整体的大小、排版美观。
- 图片一般放在与内容相近的页首,**注意图片与内容的呼应!**原理图要有内容上的逻辑描述,结果图要有相应内容上的分析。
- 图片尤其要参考好期刊的绘制风格,做到逻辑清晰、内容不空也不挤(看上去内容条理丰富)、配色舒服等。
- 原理图要有清晰的逻辑脉络,可以通过箭头、分步骤、分区域等来突出。
- 结果图要注意呈现的丰富多样,可以可视化地呈现结果演化过程,呈现多方面的指标。
- 正式发表论文不能直接使用网络图片或者其他研究团队图片,可以使用不侵权的符号、元素。
- 图片的配色不宜过于浓艳,参考好的期刊进行颜色搭配。
细节
- 尽量避免使用参考文献(如[11] proposed a work)和图片(如Fig. 11 describes xxx)作为主语。
- 段与段之间要有衔接,起承转合,叙述上不要跳来跳去。
- 推荐使用LLM润色语言,但要注意润色的语句要学术,不要过于华丽,不要过长。建议逐段逐句反复润色挑选最舒服的表达。
- 注意介词的使用,是in/on/of/for等等,本质上会传达不同的含义。
- 段落要注意不要过长,适当地分段,同时要避免较多的琐碎段落。